# 陈立人
陈立人,60 后人,生于中国广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博士,国际知名艺术家,擅长雕塑、绘画。富于想象力,具有对复杂宏大场面的掌控能力,亦精于对事物细致入微的雕琢,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以及探索精神。Chenliren was born in Guangzhou, China, Ph.D of Fine Arts of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He is an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artist specializing in sculpture, painting. Imaginative, capable of mastering complex and grand scenes, and also is good at detailing, his works are full of passion, strength and spirit of exploration.
# 有关水彩画
—— 陈立人
水彩是一种谁都画过几笔,所以谁都觉得自己有发言权的画种,这就尴尬了,隔壁书法家 XXX 老师更尴尬,因为谁都能认几个字,所以谁都勇于指点他几句,真是脸皮稍薄都做不了艺术家呀!有时我打算出门画些小水彩写生,一个小本子 — 个调色盒两支笔,再带一瓶水 — 这些全都可以揣进大衣里,抬腿就走。
“就这?” 四周的目光殊无敬意 — 真正的画家,瓶瓶罐罐大画架大画布,堆叠如山气味呛人架势宏大,那才叫画家!
水彩是水性颜料,按这个思路,水彩画的历史呼一下直推至原始人时期…… 不行,太野了,这球不好接…… 于是呼一下咱把历史拉回来到十六世纪,米姓男神在西斯庭教堂梗着脖子画穹顶壁画,那就是水性颜料,不过,若让我说男神画的就是水彩画,那我也是不敢的。此外,丹培拉画法里的大部分步骤,也是和水彩技法共通的…… 然后,画家雕塑家的手稿,画大画之前的速写素材,基本也是水性颜料,逸笔草草,生动精彩。
以上,正经地说都还不算水彩画。水彩画真正以一个独立的画种而出现,那得把历史再拉到十九世纪中后期,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孕育得太漫长、又很年青的事物。
水彩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样式,并大行其道,与造纸工艺的成熟有关,与欧洲、英伦经工业革命产生的城市经济有关,与商业社会的城市生活有关,与相对狭小的居住空间有关,与较频繁的搬迁有关,与城市平民阶层的支付能力有关…… 以水彩画的特有性格,表现能力,能做到哪一步?水彩画不擅长做哪些?作为一种载体,其本体的被追问必不能免,但再完美的回答也不足凭信,一百多年来,观众们就是踩着自己的眼珠子踉跄过来的,哈哈,不过,追问还是在继续。
在 2001-2003 年,我曾经有幸作为 SAUNDERS WATERFORD 这个水彩画纸品牌的签约画家,这个工作的一个职责,就是探索画材的上限。
记得我在最后的报告里写道:WATERFORD 无疑具有突出的优良品性,配合 Winsor Newtown 专业画师 R6 系列产品,在熟练掌握画材特质的前提下,水彩画的表现力几乎不存在上限 — 是的,这里指写实能力方面,不但能轻易到达安德鲁。怀斯造型上的紧密度,到达超级写实主义,超越高像素照片的地步亦是完全可能的……
虽然在中国,它习惯地被称为小画种,而理论上它也可以很大很大的……
写这样的报告当然是为了试验纸品的性能,那一阵子我画了不少试验性的东西,可能是这些 “试验品” 趣味较特殊,都被尽数收藏了去。那段时间的收获,是对水彩画这个画种的里里外外都学了一遍,收益巨大,发觉自己原先其实完全不懂水彩画 (其实我 86 年就入选过全国水彩画展),包括其装裱的格式,与中国画装裱艺术一样,西方当然也有他们的讲究,而且像穿西装一样挑剔。国内不大注重这个,在中国官方或民间举办的水彩画展里,画技虽然都有,但装裱得体的,百中无一。
嗯,以上提到西装,其实已经隐含了一个话题:水彩画这个艺术体裁是否也应该有它自己范儿?
我的回答是:有,它大致是西装中的休闲系列,不似燕尾服那样隆重拘束,走的是潇洒脱略路线。穿个西装唱摇滚行不行?行啊,正义兄弟的 Rock and Roll Heaven 听过没?说回来,水彩画的表现能力虽然如前所述无上限,却也没有动不动就以此压人的必要,比如,维塔斯能飚出海豚音,很牛,但每歌必飚,真把自己活成了海豚,那不是才能而是低能,叫人恨不得冲进电视里把他毒打一顿…… 总而言之,水彩画是一个战力惊天的花花公子,这是它的魅力所在,是学水彩的人不能不知道的。
澳洲不是一个隆重拘束的国家,北半球的教堂里唱庄严肃穆的圣诞赞美诗时,澳洲人穿着拖鞋背心在后院开炉烤火鸡。但毕竟英伦三岛的基因尚在,英国人钟爱的水彩画也在澳洲很有市场,尤其在墨尔本地区出现了不少非常优秀的水彩画家,其盛况更胜于英国本土几分。其中 Joseph Zbukvic,Herman Pekel 尤为出色,都是奔放热烈一路,承接十九世纪风景画家 Arthur Streeton 的优良传统,是典型的澳洲城市和乡村生活写照,坦诚又吊儿郎当。
这拨人大致上的套路是,首先以深色捕捉出行人车辆的活动,要准要狠,气氛要活,精神要足,然后是中远景的刻画,再大块的渲染…… 喜欢过,也参与过这个未命名的圈子一段时间,我就退出来了,原因是它现有的套路已不足以打穿其天花板,对,就是套路-天花板,它离我所追求的力量感有不小的差距。
上述几位澳洲画家在中国有不少粉丝,也常在中国开课授徒,为他们,也为国内美术青年们高兴,但是,那并非水彩画的全部。
同时,国内有几位用水彩工具表现当代艺术理念的画家,画得相当好,但我这里却又不能称他们为水彩画家 — 当然,我不能,并不代表什么,也不代表我不敬重他们。
中国水彩画家中最突出者,当属王肇民先生,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王肇民的一己之力,中国水彩画的天花板会很低,只剩下一帮涂涂抹抹的机灵鬼而已。
王肇民身后有不少模仿者,多学了先生的硬邦邦和沉甸甸,却差得很远,原因是他们只有手眼,而没有心眼。王先生的精髓,在其个性,在其多思。他那本《画语拾零》,至今还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理性之谈。王先生是一位真正的世界级色彩大师,其厉害之处在于:他用了寥寥几种颜色,但感觉丰富无比 — 不是靠堆积颜料,而是观者自动参与、想象而来的,这是极高的境界。他所处那时代,只有做工非常粗糙的保定水彩纸,但王先生悄悄地改造过 —— 刷一层经过沉淀的广告白 —— 这其实是宋画粉本的工艺,这个了不起的小改进,意味着当欧美水彩杰作因纸的发黄发黑而不可逆地朽败时,他的画依然会光鲜亮丽下去 —— 我喜欢这样有头脑的画家,也庆幸少年时期曾多次目睹先生现场作画。
说到我自己的画,由于性格原因,我画画既不悦目也不固执,我只是要强。
除了追求力量,另一个事情就是尽量地不咀嚼自己嚼过的口香糖,比起嚼别人的,它也许不那么恶心,毕竟也是恶心的。
水彩画的尺幅太大制作不易,当然要拧巴着来,画成巨幅也不是不可以,我画过最大的尺幅是五米多,就算油画、壁画,这样的尺幅也不算小吧?凭什么水彩画就凭空被安上一个 “小画种” 的标签?
按本体论者的角度,水彩画像作诗一样是有押韵格律限制的,但当一个天才来到它的面前,则一切 No 都成了 Yes,或 Maybe。你到底是天才还是常人?如果能正确答出,那么你就知道该往哪里去,这么一来,你的收获,就已远比一个天才能得到的更多。
# 作品欣赏
artwork appreciation
# 白日之下
79cm x 204cm
白日之下(细部)
白日之下(细部)
白日之下(细部)
白日之下(细部)
# 晨曦
140cm x 160cm
晨曦(细部)
晨曦(细部)
# 城市的天空
79cm x 204cm
# 广州有条惠福路
56cm x 76cm
广州有条惠福路(细部)
广州有条惠福路(细部)
# 河上汽笛声
56cm x 76cm
# 后巷
35cm x 56cm
# 湖山
速写 10cm x 14cm
# 黄昏路口
79cm x 204cm
黄昏路口(细部)
黄昏路口(细部)
# 吉普士兰晨光
35cm x 56cm
吉普士兰晨光(细部)
吉普士兰晨光(细部)
# 吉普士兰远眺
35cm x 56cm
# 家园
速写 10cm x 14cm
# 江上
速写 10cm x 14cm
# 金色中轴
79cm x 204cm
金色中轴(细部)
金色中轴(细部)
金色中轴(细部)
# 近邻 2
35cm x 56cm
近邻 2(细部)
近邻 2(细部)
近邻 2(细部)
# 近邻 3
35cm x 56cm
近邻 3(细部)
近邻 3(细部)
# 鹿港小街
35cm x 56cm
# 汕头食肆
56cm x 76cm
# 深冬
79cm x 204cm
深冬(细部)
深冬(细部)
深冬(细部)
# 泰兴城上 速写
10cm x 14cm
# 天后宫
35cm x 56cm
# 天星港口 速写
10cm x 14cm
# 晚霞南京路
79cm x 204cm
# 我从垄上走过 速写
10cm x 14cm
# 夕阳之歌
56cm x 76cm
# 西湖暮秋
56cm x 76cm
# 乡愁
79cm x 204cm
# 小村微雨 速写
10cm x 14cm
# 小河那边 速写
10cm x 14cm
# 幸福汹涌的下午
79cm x 204cm
# 羊城夜市
56cm x 76cm
# 阳光 拭擦不去
79cm x 204cm
# 阳光灿烂的日子
79cm x 204cm
# 阳光里的石板街
56cm x 76cm
# 夜路
35cm x 56cm
夜路(细部)
夜路(细部)
夜路(细部)
# 有运粮车的村道 速写
10cm x 14cm
# 运河・落日 速写
10cm x 14cm
# 长堤秋色
35cm x 56cm
# 跣足女子像
113cm x 65cm
作品 & 文章(澳大利亚艺术家杂志)
作品 & 文章(澳大利亚艺术家杂志)
作品 & 文章(澳大利亚艺术家杂志)
图文由画家本人提供